什么是淋病的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11-11-05 17:18:11 复禾健康
发布时间:2011-11-05 17:18:11 复禾健康
淋病是一种古老但又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淋病的发生呢?
1.发现1879年,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2.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有五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别称为T1,T2,T3,T4,T5,其中T1和T2有毒力,T3和T4无菌毛,不能感染人类。
3.淋病的发生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4.培养与生化特性在含有动物蛋白质如血液、血清、蛋黄、腹水等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5~36℃,适宜pH为7.5,需要在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
以上就是淋病的发生的原因,仅供参考。平时我们也要注意预防。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
详情可登录淋病疾病专题http://man.fh21.com.cn/szgr/lb/或向专家免费进行咨询,届时专家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解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