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什么?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2021-08-24 11:54:48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这个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饮食刺激,经常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需要尽早的治疗。平时也要调理饮食,做好预防工作。那么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呢?会引起什么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胃肠道炎症因素引起的,主要指胃肠道粘膜炎症引起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其中以胃溃疡引起出血者居多,其它如急性胃粘膜病变、粘膜脱垂、息肉、结核、钩虫感染均可引起。

2、机械因素,胃、十二指肠、空肠憩室并感染致粘膜糜烂出血;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粘膜擦伤、嵌顿、绞窄、梗阻、甚或坏疽、穿孔可引起出血;剧烈呕吐使胃内压力骤升可引起食管与胃连接处粘膜撕裂出血。

3、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肝硬化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性疾病、胃底动脉畸形等均可引起出血。

4、肿瘤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胃肉瘤、平滑肌瘤等均可因肿瘤的缺血、坏死或穿透胃肠引起出血

5、邻近器官病变因素,动脉瘤、胆道感染引起的胆道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均可引起出血。

6、全身性疾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再障、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7、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一般是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一般是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直肠疾病和结肠疾病,小肠疾病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1、呕血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每日出血量5~10ml,粪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便。胃内积血量20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无全身症状。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常呕新鲜血液。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腔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消化道失血因失血量过大,出血速度过快,出血不止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恶心、口渴、出冷汗、黑蒙或昏厥、皮肤灰白、湿冷,进一步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需要积极抢救治疗3、贫血慢性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出现贫血相关临床表现,如疲乏困倦,轻度无力、活动后气促心悸,头昏眼花以及皮肤粘膜、甲床苍白。

4、引起氮质血症,可分为肠源性、肾性和肾前性氮质血症,肠源性氮质血症指在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蛋白的分解物在肠道被吸收,以致血中氮质升高。

5、还会导致发热,大量出血,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常出血低热,持续数日~一星期,发热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流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6、贫血。慢性消化道出血可能仅在常规检查时发现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常为消化道肿瘤的首发症状。较严重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可出现贫血相关临床症状,如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心悸、头晕眼花以及皮肤黏膜、甲床苍白等。急性大出血后早期,因为有周围血管收缩和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的数值可无变化;此后,大量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失去的血浆容量,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压积因稀释而数值降低,这种补偿作用一般在出血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成。失血会刺激造血系统,骨髓细胞增殖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如果您出血血便,呕血,发烧,贫血等症状,需要立即去医院确诊。然后对症治疗。平时要避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