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通常提示肾功能异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肾脏疾病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方式改善。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数值升高常见于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等情况。
1、调整饮食
减少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乳制品,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增加低钾蔬菜如冬瓜、黄瓜的摄入,若已出现水肿需限制钠盐。
2、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需规律监测血压血糖。高血压患者应维持血压低于130/80mmHg,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7%以下。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二甲双胍缓释片等保护肾脏的药物。
3、避免肾毒性药物
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减少造影剂检查,必要时应充分水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需谨慎使用,中药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成分须严格避免。用药前需向医生说明肾功能情况。
4、适度运动
选择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合并严重水肿或电解质紊乱时应暂停运动。
5、医学干预
急性肾损伤需及时住院治疗,慢性肾病患者可使用尿毒清颗粒、肾衰宁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终末期肾病需考虑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肾移植是最终解决方案。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
日常需保持每日尿量1500-2000毫升,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慢性肾病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肾功能指标,避免感染、脱水等诱发因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肾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