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系疾病可选择的5种影像检查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19 07:42:05

胆系疾病能够做哪些影像检查呢?为了可以充分的了解胆系疾病的症状,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做影像检查。想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胆系疾病可以选择的影像检查方法,快来看看吧。

胆系解剖

胆管: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肝外胆管:分左肝管和右肝管;左右肝管汇合处至胆囊管为肝总管(长3—4cm直径0.5cm);胆囊管至十二指肠乳头为胆总管(长7—8cm,平均直径0.6—0.8cm下端最大可开放0.9cm);肝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后段,胰头段,十二指肠壁内段;下端与胰管汇合处称乏特氏腹壶(Vater,s);70--80%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其汇合处的括约肌称俄狄氏括约肌(Oddi,s)。

胆囊:紧贴于肝右叶底部的胆囊窝内,约3x8cm大小,能容约50ml胆汁;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胆囊管长2—4cm直径0.2—0.4cm。

神经—内脏神经:运动与分泌由迷走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则相反。

血供—胆管: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胆囊动脉起至肝右动脉。静脉回流均入门静脉。

接下来,一起了解了解胆系疾病的影像检查吧。

胆系疾病的5种影像检查方法

B超(US):价格低廉,设备普及率高,是胆系检查的首选筛查技术(尤其对肝内胆管和胆囊疾病)。检查结果受检查者主观能力影响大,存在技术盲区(胆总管远端、膈下等部位)是其主要缺点。

超声内镜(EUS):是B超和内窥镜结合的产物,对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周围结构观察价值优于传统的体外US,加上可以直接穿刺活检、治疗,对胆系周围淋巴结、胰腺病变有较高诊断、治疗价值。设备普及率低,操作者经验和穿刺病理的解释能力尚待提高是其主要缺点。

计算机体层摄影(CT、CTCp):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胆系影像检查技术之一,对胆系肿瘤、炎症、先天异常等常见病有很高价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胆囊和肝外胆管结石绝大部分为低密度的胆固醇结石,CT扫描不能显示,也就是说,如果B超提示有胆囊和胆总管结石,最好不要选择CT(肝内胆管结石多数为高密度结石,CT能直接显示)。

核磁共振检查(MRI、MRCp):是目前胆系检查的重要技术,尤其对胆系结石价值高,MRCp已成为目前胆系结石术前常规检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胆系手术、感染患者,如果有胆道积气,则不宜MRI、MRCp检查,而应选则CT。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胆系常规检查技术,目前主要由消化科医生操作,它不仅能直接显示肝内外胆道的解剖,还能采取支架植入、取石等治疗。需要说明的是,ERCp只能显示胆管内腔,不能显示胆系周围结构,如果仅从诊断角度出发,目前已很少单独靠ERCp啦,而由CT、MRI、US等检查。

患者可以和医生协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胆系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