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我国慢性病高发,专家告诉你如何挡住高血压

发布时间:2021-06-29 14:25:47

近30年来,我国疾病负担从传染病过渡到慢性病,高血压成了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7.9%,但很多患者因为没有明显感觉,或觉得年轻时就开始服药伤害大,所以并没有接受早期治疗,这为将来埋下了巨大的健康隐患。防控高血压,有几条“红线”我们不仅要了解,更要守住。

警戒线。一般,正常血压应为收缩压(即高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即低压)<80毫米汞柱。如果静息情况下,连续3次不同时间测得的血压值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诊断为高血压。不过,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日研究发现,对于年轻人来说,血压≥120/80毫米汞柱就处于“警戒范围”,如果不加以干预,今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随着血压升高而增加。另一项国际临床研究也显示,年轻人血压≥115/75毫米汞柱时,动脉就可能发生损伤,心脏病、心梗的风险随之增加,且血压每增加20/10毫米汞柱,危险性就会增加1倍。因此,年轻人必须提升对血压的重视程度,家中常备血压仪,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人的血压警戒线稍微宽松一些,超过139/89毫米汞柱就有潜在危险,高于140/90毫米汞柱应提高警惕。临床试验表明,老人若想避免高血压对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应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患者,血压警戒线相对要严格一些,建议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