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掉粒可能由生理性脱落、水分失调、营养缺乏、病害侵染或机械损伤等原因引起。葡萄掉粒是果实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需结合具体生长阶段和环境因素综合分析。
一、生理性脱落
葡萄在坐果期会自然淘汰发育不良的幼果,属于植株自我调节机制。此阶段掉粒通常集中在花后两周内,掉落的果实多呈现干瘪或畸形。合理疏果可帮助保留优质果实,减少养分浪费。
二、水分失调
土壤忽干忽湿会导致果柄离层细胞异常分裂。膨大期遭遇干旱后突然灌水,或连续阴雨造成根系缺氧,均可能引发大量落果。保持土壤湿度稳定在百分之六十左右,采用滴灌方式能有效预防。
三、营养缺乏
缺钙会使果柄细胞壁结构脆弱,缺硼影响养分运输通道形成。花期至幼果期缺乏中微量元素时,果蒂部位易形成离层。叶面补充糖醇钙和四水八硼酸钠可增强果实附着性,需在花前开始预防性喷施。
四、病害侵染
灰霉病和白粉病会直接破坏果柄组织,导致病斑处断裂。链格孢菌侵染后会产生离层素,诱发健康果实脱落。发病初期可选用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严重时需清除病果并集中销毁。
五、机械损伤
大风摇晃、农事操作碰撞或鸟类啄食会造成物理性掉粒。果实转色期果柄木质化程度降低,此时更易受外力影响。架面加固防风网、避免转色期频繁触碰果穗,能降低机械损伤概率。
预防葡萄掉粒需从综合管理入手,生长期保持水肥均衡供应,花前增施磷钾肥提高坐果率,转色期控制氮肥避免徒长。定期巡查果园及时发现病虫害,雨季前疏通排水沟防止涝害。采收前两周停止灌溉可增强果柄韧性,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处理能进一步减少采前落果。建议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必要时咨询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