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南京太乙堂范海旺:中医治疗心梗,辨证分型随证而治效果好

心肌梗塞也称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指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近年来我国心梗死亡率上升,农村发病率上升。中医药治疗心梗优势明显,尤其在后期和恢复期这二个阶段治本效果好。南京太乙堂中医科中医范海旺在中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上有丰富经验,尤其对于心梗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中医心梗治疗应建立在辨证分型、随证而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范海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随父侍诊,获得家传;独立行医后,跟随多位杏林名宿学习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在随师侍诊、跟师抄方过程中,深刻感悟名师的接诊之工、辨证之巧、医道之圣、之奇,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名师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在学术上主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通过长期俯身临床、总结临床、升华临床,在中医常见病、疑难病诊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认为脉为血府,与心相连,使血畅流脉中,环周不休,一旦出现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肺气阻以及心肝郁滞等现象,则会导致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淤血堵塞心脏或心包的血脉,使心脏元气受损而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气血失衡,必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基起初表现为实证,即是气滞血瘀;后期则多为虚实夹杂,表现为是多虚多瘀。

对于心梗,范海旺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悸的范畴,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中医心梗治疗应遵循“辨证分型随证而治”的原则,才能在临床上取得确凿效果。心梗的四个证型及治法包括:

1.痰瘀互阻证。症见胸痛剧烈,如割如刺,胸闷如窒,气短痰多,心悸不宁,腹胀纳呆,恶心呕吐,舌苔浊腻,脉滑。治宜活血化痰,理气止痛。

2.气虚血瘀。症见心胸刺痛,胸部闷滞,动则加重,伴乏力、短气、汗出,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虚无力。治宜益气活血,祛瘀止痛。通过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达到健旺气血之目的。

3.正虚阳脱证。症见心胸绞痛,胸中憋闷,喘促不宁,面色苍白,冷汗淋滴,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则神志昏迷,四肢厥冷。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4.寒凝心脉证。症见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不宁,形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无力。治宜散寒宣痹,芳香温通。

范海旺说,所谓随证而治,就是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阶段性的治疗措施。第一阶段指发病后一周之内,这个阶段的常见症状是胸闷气短、胸痛彻背,其特点是痛如锥刺且固定不移,治疗时应以益气活血为主。第二阶段为发病后二周左右,症状表现为痰湿中阻,症见心胸闷痛,脘腹胀满,口腻纳呆,四肢倦怠,舌苔由白腻向厚腻转化,一周后渐转黄腻苔。这个阶段治疗以燥湿祛痰、芳香化浊为主。第三阶段指疾病持续二周之后,此时症状已趋向缓和,主要表现为胸痛隐隐,以及心烦失眠、头晕心悸等,属于典型的气阴亏损阶段。此时在临床上采取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可获良效。

辨证分型加随证而治心肌梗塞,能有效改善心塞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提升心功能;有效改善心梗后顽固性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对改善心肌微循环和预后亦有较大帮助。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