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08 05:54:00
发布时间:2025-05-08 05:54:00
新生儿分娩感染可能由母体病原体垂直传播、产道定植菌群、医疗操作污染、环境暴露或免疫缺陷引起,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与支持护理。
妊娠期B族链球菌、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确诊后需静脉注射青霉素B族链球菌、阿奇霉素衣原体或头孢曲松淋病,同时监测新生儿呼吸与体温。
阴道内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在分娩时侵入新生儿眼结膜、呼吸道或皮肤。眼炎用0.5%红霉素眼膏,鹅口疮涂抹制霉菌素悬液,严重者需氟康唑静脉滴注。
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或产程中多次内检可能引发羊膜腔感染。疑似病例需采集脐血培养,经验性使用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并维持静脉营养支持。
消毒不彻底的接生器械或新生儿护理用品可能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脓疱疮用莫匹罗星软膏,败血症需万古霉素治疗,重症考虑换血疗法。
早产儿IgG抗体不足易发生巨细胞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或阿昔洛韦疱疹病毒静脉给药,配合免疫球蛋白输注增强抵抗力。
预防需从孕晚期筛查母体感染开始,分娩时严格无菌操作。母乳喂养提供免疫因子,每日用温水清洁脐部,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出现发热、喂养困难或皮肤脓疱疹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抗感染治疗时机。保持室温24-26℃减少能量消耗,监测体重与黄疸变化评估恢复情况。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