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

发布时间:2024-08-21 07:02:18

秩序感是我们周围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秩序感的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有秩序的环境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

宝宝的秩序感是先天而来的,3岁前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安全需要,当被置于杂乱无章、陌生的环境中,宝宝会哭闹。并且当宝宝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包括:其一,规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妈妈要为宝宝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宝宝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和睦的家庭氛围。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促使宝宝形成一种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

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妈妈还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例如,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家里的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需物归原处,妈妈还要耐心培养宝宝归置秩序的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宝宝表现得“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他们,而要耐心指导,不断表扬。

另外,父母们还要经常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例如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妈妈要告诉宝宝应该自觉排队,有先有后,不推不挤。

宝宝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做得不恰当,爸爸妈妈可示范其中的关键环节,以便宝宝模仿,其他环节则启发宝宝自己动脑筋,他想得慢也不要看急,做得不对也没有关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动动脑筋,大胆尝试一下,宝宝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例如折衣服,妈妈可折几次给宝宝看.然后就折一半让宝宝完成另一半。又如放椅子,可少放几张,让宝宝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他的规则意识

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美感。爸爸妈妈要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进门就换拖鞋,上床上沙发要脱鞋,吃饭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摇不晃,每个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纸屑垃圾放在垃圾箱里。第一时间的教育只是一两句话就奏效的,否则宝宝很快会接纳了杂乱无章的“秩序”,到那时费很大力气也未必有好的教育效果。

注意在公共场所宝宝秩序感的培养

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它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觉遵守,例如乘坐公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观看电影,不可乱扔果核、大声喧哗等等。每到一处,爸爸妈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向宝宝讲解相关的规定,让他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秩序规则,遵守是光荣的,而违反则是不道德的。

最后,稳定的生活秩序也是宝宝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宝宝1岁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会对秩序产生一种近乎刻板、顽固的要求,玩具图书换了地方、自己的座位坐了别人、两块积木没有摆放整齐……他们就会大哭大叫,妈妈不要一味地批评宝宝淘气、任性,要知道这是他们正常的心理表现,因为宝宝认为生活是有序的,而这种秩序是恒定的、不容改变的,这是他们自律感及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妈妈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这一时期对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当宝宝因为某种“秩序”被打破而哭闹时,妈妈要尽量安慰,并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平复他们的不安情绪。

必须告诉爸爸妈妈的是,培养宝宝的秩序感,最需要的是如何在预备好环境后,等待宝宝心中的秩序感自然的萌牙,而不去做过多的介入及责难。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