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发布时间:2018-05-10 11:18:16 复禾健康

当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新生命降临的时候,这个家庭从此便充满着欢声笑语,但是在养育的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有很多快乐,还会有很多烦恼,其中,孩子生病就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还子少生病,父母少担心呢?

怎样照顾婴幼儿不生病

1、怎样照顾婴幼儿不生病

1.1、眼睛

选择一个宝宝专用方巾,浸湿方巾的一角卷在手指上,由内眼角到外眼角,轻轻地帮宝宝擦拭眼睛。为了避免交互感染,父母必须记清楚分别是用四方角巾的哪一个角,来清洁宝宝的右眼和左眼,千万不要搞混。

1.2、耳朵

将四角方巾浸湿后拧干,将其中一个角卷在手指上,再轻轻的擦拭宝宝的外耳部位。在清洁宝宝的耳朵时,为了避免交互感染,必须避开使用帮宝宝清洁眼睛时用过的方巾两角,分别利用另外两角,帮宝宝擦拭右耳和左耳。

1.3、鼻子

只需要用方巾擦拭宝宝的鼻腔外侧就可以了。如果宝宝的外鼻孔道出现鼻屎,则可以使用细棉棒在宝宝的鼻孔外侧稍微转一下。

1.4、口腔

将纱布蘸湿裹在手指上,帮宝宝擦拭舌头和牙龈。当宝宝喝完奶后,可以让他喝一点白开水来清洁口腔。

1.5、皮肤

正常的新生宝宝的皮肤柔嫩,表面的角质层薄,皮层下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皮肤呈玫瑰红色。这段时间新生宝宝的皮肤的卫生清洁很重要。

2、婴幼儿不生病的秘诀

2.1、莫让孩子吃太饱,以免超过小儿的消化能力,同时,饮食要有营养。

2.2、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到:食物新鲜、餐具消毒、手的卫生。

2.3、莫让孩子穿太多、太暖,以头上、身上不出汗为宜,及时增减衣服是关键。

2.4、避免孩子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出汗。大汗容易伤阳,导致感冒。

2.5、保持孩子大便通畅,不易上火。

2.6、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换气,呼吸新鲜空气,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2.7、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勤晒太阳,可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增强抵抗力。

2.8、要有隔离观念,避免病人接触孩子,家人生病时,最好戴上口罩,以免传染孩子。

3、婴幼儿爱生病的原因

3.1、不爱喝水

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重要性不言而喻。你可能听身边的朋友说,

宝宝上了幼儿园或上学后,生病的机会相对多了起来,这是因为他们的活动量多了,而喝水的机会很少,所以,

让宝宝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是很重要的。

3.2、不爱吃菜

这样的宝宝,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引起反复感冒。

3.3、被加餐

一些妈妈总担心宝宝吃不饱,不管宝宝是否饿都哄着他吃很多的食物,晚饭还安排很多肉类,

这样的饮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宝宝夜间睡眠质量差,久而久之,就生病了。

3.4、有过敏体质

这种宝宝大多有家族病史,比如爸爸或妈妈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

婴幼儿爱生病怎么办

1、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使其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80磅(约36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天应喝的水量是每10磅体重对应250毫升(也就是体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该喝1000毫升的水)。

2、加强营养,增强小儿抗病能力。小儿刚断奶时、要注意选择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肉、鱼、蛋、豆类和新鲜蔬菜等。开始应喂些烂饭、软饭、菜要切碎、鱼要去刺。饮食要定时、除一日三餐外,可适当加1~2次饼干、豆浆、牛奶、水果等。

3、锻炼身体,让孩子多接触阳光、新鲜空气和冷水。对于刚出生七、八个月的婴儿来说,让他多爬是最好的锻炼方法;幼儿则需要进行适量的全面锻炼,每天运动一个半小时为宜,经常晒太阳以预防佝偻病。

4、注意随时给孩子增减衣服。

5、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6、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婴幼儿爱生病饮食注意事项

1、脾虚宜食食物

饮食对脾胃既可能造成伤害,也能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推荐可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锅焦)、薏米、熟藕、栗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鳜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脾虚忌食食物

脾虚的孩子,由于身体较弱,较之一般人要更小心饮食。少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小麦等。合理安排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同时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小孩子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再加上,小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所以,每当季节变换,或是有流行传染病施虐的时候,小孩子,往往都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要想孩子少生病,最主要的孩子提高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