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父母育儿“五不责”

发布时间:2013-04-10 15:10:39

我们知道有“孟母三迁”之下成才的孟子;我们知道有小时候便合理分配鸭梨给家人的孔融,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仍然坚强的活下来,用余生完成了《史记》等案例,虽然古语“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但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责备的时候都是不分场合的?

一、对众不责,保护孩子自尊

家长不要认为宝宝没有自尊,众目睽睽之下批评自己的宝宝会严重挫伤宝宝的自尊心,古代这种育儿方式相比现代当众责骂自己的宝宝的育儿模式,会更明智些。>>>推荐阅读:生活式早教让孩子轻松成长

二、孩子愧悔不责

当孩子犯错之后,确实有悔改自责之意,古代父母不会像现代家长那样“火上加油”。

三、睡前不责

好的睡眠有助宝宝良好的心绪,不管睡前孩子犯了什么错,古代父母不会像现代育儿方式中的“面壁思过,否则不准睡觉”这样教训宝宝,而是让宝宝有个好的睡眠基础上,第二天对宝宝的“恶行”给予批评指导

四、饮食不责,否则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当宝宝吃饭的时候,古代家长不会将宝宝所犯错误提到饭桌上,因为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会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对现代饭桌上批评宝宝、不让宝宝吃饭的行为,家长其实是需要做出改善的。

五、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时更需要关爱,而不是责骂。生病期间的宝宝本来就体虚,古代父母对生病期间的犯错宝宝不会给予严厉的惩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