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

发布于 2023-11-14 12:09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登革病毒直接作用、免疫病理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1、登革病毒直接作用:登革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浆渗漏到组织间隙,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

2、免疫病理损伤:由于登革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登革病毒时,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如细胞因子风暴等。此时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且还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上述症状;

3、血管通透性增加:当机体感染登革病毒后,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且还会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也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上述症状;

4、其他因素: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还会导致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介质释放增多。这些物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分化,并且还可以使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增强。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会诱发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如果患者确诊为登革出血热,则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对于轻症患者而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