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嗜酸性粒细胞下降

发布于 2023-11-13 12:26

败血症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下降的情况,可能是感染、药物诱发的免疫反应、身体进行性损伤等原因导致,患者需要进行病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

1、感染:败血症是指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后,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在血液中释放毒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他唑巴坦钠等药物进行治疗,感染控制后嗜酸性粒细胞可逐渐恢复正常;

2、药物诱发的免疫反应:如果患者长期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使白细胞减少,继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患者需要遵医嘱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白细胞生成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可君片等;

3、身体进行性损伤:如果患者受到了严重外伤,导致大量细胞被破坏,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下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醋酸地塞米松片等。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患有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