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痛经的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24 09:14
发布于 2025-05-24 09:14
痛经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宫颈狭窄等原因引起。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这类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通常伴随腰酸、恶心等症状,热敷或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在卵巢、盆腔等部位,月经期异位内膜同样会出血脱落,刺激周围组织引发剧烈疼痛。疼痛多始于经前1-2天,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腹腔镜手术是确诊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盆腔炎症导致组织粘连和充血,月经期盆腔充血加重会诱发持续性下腹痛。多由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引起,常伴有异常分泌物和发热,需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造成输卵管堵塞等后遗症。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灶,月经期病灶出血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经量增多且经期延长,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激素治疗或子宫切除术是主要干预方式。
宫颈管先天性狭窄或术后粘连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子宫收缩增强引发痉挛性疼痛。常见于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疼痛集中于下腹正中,宫颈扩张术能有效改善症状。部分患者伴随月经量少或周期延长。
建议痛经女性记录疼痛周期与特点,经期避免生冷饮食和剧烈运动,适量饮用姜茶或热牛奶有助于缓解不适。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异常出血,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长期痛经者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瑜伽中的猫牛式等动作能放松盆底肌肉。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久坐不动加重盆腔淤血。
上一篇 : 益母草可以治疗痛经吗
下一篇 : 不适合吃的人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