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会造成消化不良吗

发布于 2023-11-15 14:16

肠胃炎在临床中一般是指胃肠炎,胃肠炎有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胃肠炎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胃肠炎、过敏性胃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1、感染性胃肠炎: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还可出现高热、脱水、休克等症状。因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内大量繁殖,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造成消化不良;

2、过敏性胃肠炎:又称为药物性胃肠炎,多由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所引起,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典型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药物因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造成消化不良;

3、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是由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时,放射线损害胃肠道而引起的一系列肠道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血等,还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放射性肠炎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4、其他: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残留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从而造成消化不良。

胃肠炎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血常规、腹部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