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发布于 2025-05-16 14:29

贫血病人的护理需关注营养补充、症状监测、药物管理、活动调节和并发症预防。

1、营养补充: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增加血红素铁摄入,如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巨幼细胞性贫血应补充叶酸菠菜、芦笋和维生素B12鱼类、蛋类。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2g/kg体重。

2、症状监测:

记录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可能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观察指甲凹陷、舌炎等体征,重度贫血者需监测尿量预防肾缺血。女性患者经期需加强血红蛋白检测。

3、药物管理:

口服铁剂应在餐后服用减轻胃肠刺激,避免与抗酸药同服。注射用右旋糖酐铁可能引发过敏,需备肾上腺素。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环孢素需监测血药浓度,服药期间禁止接种活疫苗。

4、活动调节:

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限制剧烈运动,采用间歇性活动模式。体位改变需缓慢以防直立性低血压,沐浴水温不超过40℃。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每日午休30分钟。

5、并发症预防:

长期贫血患者每半年检查心脏超声,血红蛋白尿患者碱化尿液。地中海贫血需定期祛铁治疗,老年患者注意跌倒防护。妊娠期贫血者孕晚期每周检测血清铁蛋白。

贫血护理需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缺铁者每周摄入动物内脏100-150g,搭配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适度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血红蛋白回升至100g/L后可逐步增加运动量。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使用加湿器维持50%湿度减少黏膜出血风险。老年患者冬季注意四肢保暖,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避免消化系统缺血。建立贫血监测档案,记录血红蛋白变化趋势及药物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