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0厘米。腰围超标可能与内脏脂肪堆积、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主要受遗传因素、饮食结构、运动习惯、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

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的重要指标,测量时需保持自然站立,用软尺在肚脐水平绕腹一周。男性腰围85-90厘米、女性腰围80-85厘米属于临界值,此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进行干预。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则明确超标,需警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长期久坐、高糖高脂饮食、睡眠不足等因素会加速腰围增长,而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更易出现腹部肥胖。
建议定期测量腰围并记录变化,日常可采取有氧运动与核心训练结合的方式,如快走、游泳、平板支撑等。饮食上减少精制碳水与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若腰围超标伴随头晕、口渴等症状,应及时筛查血糖血脂。保持腰围达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概率,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