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临床特征

发布于 2023-11-15 10:20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休克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发热:登革出血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平均7天左右。在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突然高热的情况,体温可达到39℃以上,并且会持续数天;

2、出血: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下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有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情况;

3、休克: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还可能会引起休克的情况。此时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并遵医嘱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其他:除上述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有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登革出血热的病程一般为7-10天,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如果出现了血压下降或者是心率增快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