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发布于 2025-04-18 14:01
发布于 2025-04-18 14:01
急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及发热,需及时抗感染治疗,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下降等。
持续性钝痛或痉挛性疼痛是典型症状,多位于耻骨上方,伴随宫体压痛。治疗需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联合多西环素,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脓性或血性白带增多伴异味,由子宫内膜化脓性炎症引起。需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同时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阴道冲洗剂破坏微环境。
体温可达38-40℃,提示感染扩散风险。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时,需住院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西丁联合庆大霉素,体温超过38.5℃需物理降温。
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因炎症影响子宫内膜脱落。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贫血者补充铁剂,出血量大时考虑宫腔纱布填塞止血。
乏力、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常见于重症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绝对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3天。
急性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推荐冬瓜薏仁汤、芹菜炒百合等清热利湿食谱,恢复期逐渐增加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但需每日床边活动预防静脉血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内膜修复情况。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阴道大出血需立即返院,警惕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上一篇 : 绝经期和更年期需要补什么
下一篇 : 更年期吃什么食物效果最好